Tuesday, December 1, 2009

無跡可尋的基因


如果讓我躺心理醫生的長椅上訴說成長過程的陰影的話,有兩個。
一個是土,一個是鈍。

兩個評語都算公正,所以我從來沒試圖否認或辯解過。

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大女生還堅持不肯穿任何有花樣或非平行角度的內衣,頭髮非四平八穩不肯出門,髮夾非小黑細長沒有花樣的不肯別上,12年的學生制服沒有上裁縫那儿定製過的一件,上了大學也沒有走在潮流尖端的勇氣和品位,穿著比上高中的妹妹還平實,土人土到後來70歲的老奶奶都看不下去了,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應該穿得活潑一點。

至於鈍,是從小的註冊商標。“小瓜呆”是阿姨們對我的昵稱,“大耳頭癡子”是最愛的外婆奶奶對我最深刻的感嘆-- 這孩子還真能充耳不聞啊。

所以當小小魚出生的時候,我沒指望她漂亮,因為她媽媽自己都沒努力替她找個帥爸爸,也沒做她會聰明的打算。唯一盼望的,是千萬別一身甩都甩不掉的土氣。出生一周後經她外婆奶奶火眼金睛的鑒定,結論是,這孩子好不好看還看不出來,但,不土。我這才松了口氣。這種事,一定得奶字備的人說了才算數,不然大家都會下意識的安慰新媽媽 -- she's such a beautiful baby -- regardless how the baby really looks。我不要安慰,我要聽實話。

在我和她爹的基因的奇妙組合下,這個小盆友從外表到個性到學習態度,基本是我們加起來晃晃除以二(雖然她親耐的姨覺得她既比我們加起來好看也比我們聰明,不過她永遠站在她外甥女那頭,所以說話徹底的不公平也不客觀,不足以取信),沒有任何surprise的,她看起來像爸又像媽,耐心像媽媽,脾氣像爸爸,不愛漂亮跟媽媽小時候入出一轍,能跑能跳得自老爸真傳,而nerdy的精神絕對是我們倆加起來再乘二。這孩子,不管好壞,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孽”,與人無尤。:)

而當我們等待蜜的來臨時,心裡有無數的想象和假設--我們倆加起來除以二還能有什麼其他的版本?

OK,回到我的成長陰影,這老大雖然不土了,那老二,會不會很鈍?

這個謎團在今年感恩節的晚上被她們的帥姨丈解開。

戰場一樣的family room裡帥姨丈在研究我們那個裝了好像沒有裝的音響,“熱鬧蜜”怎麼能放過大好機會,這時候當然要湊上一腳,沖天辮的小腦袋湊上去煞有其事的問,wa-y-doin?

當帥姨丈鄭重宣佈蜜的first sentence是“what are you doing?"時,我懷疑剛剛的火雞是不是啥香料加多了,帥姨丈開始產生聽力幻覺。我甚至斬釘截鐵的說,17個月的小人儿要開口說what are you doing,那她不是小人儿,根本是個小妖怪了

兩天後,小妖怪正名,她的確是個小妖怪!

她爸在疊衣服,蜜又興沖沖的湊上去一問,wa-y-doin? 如果不是姨丈的headsup,我們也許就聽而不聞了,反正她一整天都在不停的說些沒有人聽得懂的火星話。但配合上場景,她清清楚楚的就是在問,你又在幹啥好玩的了?也許是我標準太低,反正我們都沒指望我們的娃娃兩歲前能發出任何有意義的噪音。可是這個小小人儿,何止是噪音,她根本就可以溝通了!

會說的詞彙(ft!都不是單字,而是詞彙了)已經多得來不及記,反正早上一睜開眼,
先問E-bo(全世界她最愛的len,姐姐)?
如果我裝死不理,她就換個問法,賊賊?
還是不理,她放棄這個目標,但接著問:把拔?
跟她說,把拔在睡覺,賊賊也在睡覺,大家都在睡覺。
她思考一會儿,終于決定,那就“爺3爺2”吧。
爺3爺2總是無條件的隨時張開懷抱迎接早起的娃娃。
告訴她,不行,爺爺今天不在,沒有爺爺。
小人儿有點失望,但依然決定,down(要下樓)。
即使誰都沒有,下去來瓶bobble(bottle)總可以吧。
我熱奶的當儿,她會找到自己的喝奶枕頭躺下,喝完了瓶子一推,宣告“沒”,意思就是“喝完了,收下去吧”。
換衣服的時候會自己找“襪襪”,找“鞋鞋”,
大大了會通告我們“poopie",會自己拿“布布”讓我們換。

病了帶去看醫生,醫生看完耳朵她會大聲argue那個看耳朵的東西是“mine!!!!",
會指著牆上的新生兒照片宣告“baby",
臨走了熱情的跟醫生mu-ah, bye-bye。
這一整套表演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儿醫只好友情誇獎she's really smart!

晚餐上桌了會激動的大叫“肉肉”“面面”,當然熱情也僅止於此,肉肉面面想跳進她的嘴巴,那魅力值還是不夠的。

非常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連peas(please)都會冒出來。

“媽抱”是口頭禪,隨時隨地都要“媽抱”。

書上的動物說得最清楚的是貓貓,其次是姨(魚)。

more more和no more是powerful words,隨口就扔出一個。

會自己跟自己說“洗手”,洗手的時候會兩手互搓,很有那麼回事。

讓她親親就mu-ha, 讓她說阿姨,她努力的想想,擠出“依-啊”,而且屢試不爽,大概上輩子是個cowgirl。:)

給她東西一定說“謝謝”,跟她爸爸還會改口說thank you.

凡事都要摹仿,什麼開關都要打開,什麼開關還都能打開,家裏已經打壞兩盞立燈,咬壞兩個cellphone charger, 打破姐姐的snowball, 啃壞媽媽的無數寶貝,連洗隱形眼鏡的saline都喝過了。

胭脂花粉or爸爸的刮鬍刀,她毫不歧視一律往臉上招呼。

我覺得她已經淘到令人無法招架的地方,但也同時驚異於她的理解力和應用的能力。

她喜歡貓貓圖片,卻從來沒看過真的貓。一本新書上有老虎一只,她指著就斬釘截鐵的說,貓貓。老虎,本來就是貓科的吧。

喜歡圖片上靜態的魚,但看到DVD上游泳的烏龜,居然也信心滿滿的說“魚”。 我都很懷疑她是怎麼把這些東西的相關性聯想到一起的。

才17個月大,我們已經可以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了。貴人語遲,這麼早會說話的孩子大概不是什麼聰明角色,但肯定也不是個遲鈍的笨蛋,醬紫對我來說,已經夠了。以後她倆躺心理醫生的長椅上,至少,不會跟她們媽媽有同樣的成長陰影了。 :)

我一貫是基因的忠實信徒,但這個鬼靈精的小丫頭,她的基因,到底是哪根DNA strand給繞彎了,讓倆老實BAE每天在瞠目結舌中度過??